经典回眸 |《天若有情》:青春与恋爱的凄美诗
8月25日,香港导演陈木胜因鼻咽癌离世,终年58岁。导演 陈木胜虽然在众多香港影戏“新浪潮”的导演之中,陈木胜算不上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但他确是最具学院派气势派头的一位。
尤其在枪战行动片领域,从早期的《冲锋之怒火陌头》到《保持通话》,从《三岔口》到《扫毒》,每一部都是高度尺度化的流水线作品(无贬义),秉持着香港影戏辉煌时期“尽皆癫狂、尽皆偏激”的气势派头以及娱乐至上的准则。影戏 《扫毒》陈木胜导演不仅拍出过捧红谢霆锋、吴彦祖、冯德伦等中青代演员的《特警新人类》系列,与成龙年老互助的几部影片如《我是谁》、《宝物计划》等也都是行动片中的精品。影戏 《特警新人类》剧照2004年,他执导的《新警员故事》云集了香港英皇公司的众多明星,“以老带新”,收获庞大乐成。
影戏 《新警员故事》《新警员故事》在内地打破了保持十年之久的合拍片票房纪录,而且为成龙年老带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新警员故事》中,成龙一反此前在警员故事系列中的“战神”形象,饰演了一位迷失、颓废的老警员。行业内对于导演这个职业一直存在着“出道即巅峰”的说法,即一位导演最高水平的作品往往是他的童贞作,因为是用心最深、最无所忌惮、源于本真的创作。好比“鬼才”昆汀的《落水狗》、萨姆·门德斯的《美国丽人》、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以及姜文导演的《阳光辉煌光耀的日子》等。
影戏 《阳光辉煌光耀的日子》,被奉为华语影戏中的最佳青春片对于陈木胜来说也是如此,他在1990年拍摄的童贞作《天若有情》直到今天仍是“古典派”港式言情片的范例,彼时风华正茂的刘德华所饰演的潇洒浪子成为九十年月初每一位少女的梦中情人,更是男孩子们争相效仿的偶像。影戏 《天若有情》只求望一望让爱火永远的高烧青春请你归来念旧,是有情人的软肋。我们何等纪念谁人香港影戏的黄金时代啊。
那时候的刘德华,是不折不扣的“小鲜肉”,饰演的还不是我们今天见惯了的社会精英或黑帮大佬;那时候的吴倩莲,也还没有显现出清冷的气质,只是一位倔强清纯的少女;那时候的吴孟达,还没有遇上周星驰,但已经显现出黄金配角的功力。吴孟达、刘德华、吴倩莲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天若有情》讲的其实是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故事,社会小混混“阿华”与富家小姐jojo一见钟情,颇有些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但这种简朴纯粹的恋爱在其时就是真真正正地感动你了,某一瞬间,它就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给人铭肌镂骨的感受。
这一方面得益于演员的精彩发挥,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陈木胜导演尽力描画的香港草根阶级特有的“人情味儿”。刘德华饰演的阿华与吴倩莲饰演的jojo片中的“阿华”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对女友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的底层小人物,刘德华准确掌握住了人物的灵魂,将这个游离于黑社会、心田极富正义感的边缘角色诠释得深入人心。我们喜欢把港片中的“饿不饿,我下碗面给你吃““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看成段子来讲,但其实它们所代表的,正是最质朴的人情味和草根性。片中真正的反派,并不是那位黑帮老大,而是jojo的怙恃以及警探。
前者是“上流社会”的代表,他们对阿华的藐视和排挤,实际上是资本对平民的压迫;后者看似是正义的化身,却到处为难天性善良的阿华,誓要把男女主人公这对璧人拆散,本质上是冷血无情的公权力对草根的压迫。《天若有情》在浪漫主义恋爱线下的隐藏主题,其实是草根对强权的反抗与抵制,因此现实主义的悲情了局也似乎是注定了的。
如此强烈的叛逆精神,在今天的香港影戏中已经很难见到了。真心相爱的情侣,最终却不能走到一起,这本就是艺术形式耐久不衰的经典题材,而影戏中有缘无份的戏码,便更容易俘虏人心。男女主人公为爱所做出的“反世俗”的非理性选择,在当今社会已近乎绝迹。
这样的恋爱,如今也不会再有了。末端处阿华砸开商店的玻璃窗,为jojo穿上婚纱的那一幕,定格为了古典浪漫主义恋爱在香港影戏里的绝唱。当吴倩莲披着的婚纱在刘德华的摩托车上随风而飞的时候,当刘德华的鼻血一滴一滴染红婚纱的时候,足以让所有观众为之动容。
全片最为凄美的一幕影戏的主题曲《天若有情》(即粤语版《追梦人》)也因此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而我却更偏爱片中的那首黄家驹演唱的插曲《短暂的温柔》,其情之深、其悲之切,足以让无数有情人潸然泪下、心碎断肠。这份感天动地的悲壮、奋掉臂身的浪漫,成为了每个影迷心中永远的追忆。午夜梦回时,我们也总难免会想起某个瞬间、某个片段,就似乎在马路上赤足狂奔的jojo,明知留不住生掷中的那份优美,但还是拼命地向前跑……天若有情天亦老,梦回1990,也正是我出生的那年,我好纪念它。
谨以此文缅怀导演陈木胜(文中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克制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关键词:经典,回眸,《,天若有情,》,青春,与,恋,爱的,泛亚电竞在线平台
本文来源:泛亚电竞-www.fyhdjxdz.com